郑重声明
四川成都川剧变脸、四川… (3/14) |
川剧变脸怎么学、怎么选… (3/14) |
正宗川剧变脸培训就选巴… (9/4) |
中国川剧变脸艺术大师黄… (9/4) |
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… (9/4) |
巴蜀川剧变脸培训学校打… (9/4) |
巴蜀文化川剧变脸培训学… (9/27) |
栏目导航
济南市天桥区巴蜀川剧变脸服装经营部
华东教学部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蓝翔中路30号时代总部基地四期南区H8-105巴蜀川剧变脸
四川教学部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沙湾东二路1号智业世纪加州A座23楼
联系人:黄老师
电话:0531-88662262 13181718239
凡来现场学习川剧变脸,包食宿;可刷卡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渝北川剧传承人李永清:峥嵘岁月 演绎川剧人生
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。它历史悠久,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、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,是西南几省人民喜见乐闻的传统艺术形式。而渝北川剧因戏路杂、声腔多样化、表演既规范又灵活等特点,成为我区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。近日,记者拜访了渝北川剧传承人之一李永清,听她讲述和渝北川剧的传奇故事。 还原——50余年的川剧人生 李永清出生于1945年,由于母亲是川剧团演员,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剧团度过。而在戏院中看戏则成了她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。每当大人不在家,李永清就和妹妹把家里的床当戏台,站在床上哼哼呀呀,姐妹俩还顽皮地在床边挂上窗幔,只为让“戏台”更逼真。1953年,李永清如愿进入江津县白沙镇川剧团,成为团里最小的演员,直到后来调到江北县文化馆担任戏剧辅导干部,这一唱便是50余年。 回忆起从前的种种,李永清感慨良多。 从她的口中记者得知,渝北川剧起源较早,始于清光绪末年(1907年)前后,主要分布在洛碛、两路、悦来、水土、统景、人和、礼嘉、鱼嘴、龙兴、鸳鸯等地,深受群众喜爱,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票友。 “川剧艺人在艺术创造过程中,往往不满足于传统川剧的表演技术绝招,而是吸引了各剧种及姊妹艺术的长处,以构成表演中的闪光点。比如,川剧和京剧就不同,京剧大多数反映的是帝王将相的故事,而渝北川剧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,其中以农村人的故事多一些,不同的人物也有不同的特点。”李永清告诉记者,最初,渝北川剧主要以表演古装戏为主,包括《樊梨花》、《白蛇传》等著名曲目。演员们把五彩的油彩往脸上一画,穿上为角色特制的戏服,一个个真实的古人角色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。但到了1964年后,川剧表演转变成表演现代戏。其中,《红岩》、《江姐》、《十五贯》等曲目,深受老百姓的喜爱。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,渝北川剧表演渐渐地把古装戏与现代戏相结合,形成独特的表演形式。 而这一路走来,李永清获得的荣誉甚多。其中,新编剧《楚庄王》在参加重庆市专业剧团质量评比汇演中获得优秀集体奖、优秀导演奖等多个奖项,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,同时她的事迹也被编入《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》、《首届中国文艺金墨奖作品集》等典籍,获得上级颁发证书和表彰15次之多。 传承——用历史告诉未来 “那些年,一个剧团演员、一个电影演员,可都是很风光的职业。”说着,李永清脸上的幸福溢于言表,记者仿佛看到她当年在戏台上表演的美丽风姿。 “一个优秀的川剧演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,小到出场时的一个眼神,大到在台上的一招一式、一个转身,都是非常有讲究的。”李永清这样说道。 而就是李永清的这一番话,把记忆拉回到了几十年前:金碧辉煌的舞台曾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,人在底下进出,戏在楼上演绎,俨然一幅和谐的画卷。想象当年,川戏锣鼓震天响,演员在台上卖力唱、做、念、打,周边坐着从四乡八村赶来的戏迷。泡上一杯盖碗茶,摆上一碟炒花生、一碟椒盐瓜子,一边品着,一边嗑着,一边赏戏,颇有天下太平、乡民同乐的味道。 “但这些日子都日益远去咯。”不觉中,李永清的话又将记者拉回了现实,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惋惜。 李永清坦言,由于川剧唱腔曲牌复杂,说唱味重,节奏慢,一度不被年轻观众接受。对于现在川剧的发展,李永清很是担忧,她告诉记者,川剧的发展大大不如从前了。“十几年前,川剧在渝北的发展可是相当好的,每周都有固定的演出,观众戏迷也很多,那个时候可算得上是渝北川剧的巅峰!” “正因为整体发展大不如从前,所以愿意从事川剧表演的人也越来越少。”面对如今的观众群已经慢慢变老,新的观众群体还没有培养起来的两难境地,李永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学川剧、看川剧,并把川剧这门艺术传承下去。作为渝北川剧的传承人之一,她也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:“我一定会继续唱下去,因为我是属于川剧的,必将一生都站在舞台上,为观众展示川剧的魅力。” |
上一篇: 自贡川剧折子戏“新包装” 将“反腐倡廉”送进社区 |
下一篇: 人物变脸特点 |
返回上一页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|